Hot Topics 娛樂追蹤
Vaccines 要錢不要命!德國男子為轉賣疫苗接種卡 狂打 90 劑新冠疫苗
2022-05-03 (星期二)

![]() |
「你接種疫苗了嗎?」成為最近一年我們在街上碰到朋友時的共同話題。其衍生出的疫苗卡制度也一直備受爭議,引發的多次大規模示威相信大家也歷歷在目。在上月,德國有一名要錢不要命的 60 歲男子卻大唱反調,他在幾個月內接種了多劑新冠疫苗,為的就是販賣疫苗接種卡(vaccination cards)。
A 60-year-old man allegedly had himself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-19 dozens of times in Germany in order to sell forged vaccination cards with real vaccine batch numbers to people not wanting to get vaccinated themselves.
![]() 圖為德國的疫苗接種卡,接種後工作人員會將疫苗的製造商和產品批次貼在接種卡上(白色貼紙),故此這名要錢不要命的德國朋友便不斷到各個注射站接種疫苗,但上得山多終遇虎,最後被工作人員認出。 |
據德新社(Deutsche Presse-Agentur)報導,一名 60 歲的匿名男子在德國東部 Eilenburg 的一個疫苗接種中心被逮捕,因為他連續兩天來打新冠疫苗而引起職員生疑。警方沒收了他身上幾張空白的疫苗接種卡,並對他提出刑事訴訟。這名男子的罪名是擅自發放疫苗接種卡和偽造文書,雖然他沒有被拘留,但仍在接受調查中。
然而,目前還不清楚混打 90 劑不同廠牌的疫苗對這名男子的健康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。
![]() 德國至今有接近 2,500 萬人確診,13 萬人染疫身故。現時大多數患者均為輕症,故此德國從 5 月 1 日起放鬆條例,感染者以自願形式隔離,但醫療機構的僱員若確診新冠肺炎則必須隔離 5 天。圖為德國 Cologne 的一所新冠疫苗注射站 (Photo from Wikipedia)。 |
雖然德國政府一直致力讓國民接種新冠疫苗,但許多人仍拒絕接種,卻又渴望擁有疫苗接種卡,方便進入公共場所如餐廳、電影院、游泳池等(身在加國的民眾相信也不陌生),因此疫苗接種卡變得非常搶手。而這名男子所想出的鬼主意,就是向這些人提供帶有疫苗批次序號的接種卡正品。由於德國醫療保健系統未有電子化及中央管理,這名男子正正就是利用這個漏洞,不斷在各個疫苗注射中心打疫苗。
近幾個月來,德國警方已針對偽造疫苗接種卡做了好幾次突襲檢查,並查獲了許多相關案件。
最近德國確診人數一直居高不下,在三月底更一度創下單日超過五十萬宗確診的紀錄。然而,隨著個案數字在一個月內回落至單日一萬宗左右,當地的一些防疫措施在上月就開始解除,這代表在雜貨店和大多數的電影院已不再強制民眾戴口罩了,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還是全面強制戴口罩。
![]() 截至 2022 年 4 月 29 日,德國有大約 77% 的國民接種了兩劑或以上的新冠疫苗,而加拿大則有 82%。 | ![]() 全球疫苗接種率(起碼一劑)最高的國家是阿聯酋(99%),加拿大排第 6,英國 12,美國 13,德國則排第 15。圖為須低溫冷藏的疫苗運送到醫院後等待處理的情況。 |
為甚麼不打疫苗?
既然這麼想要擁有疫苗接種卡,為甚麼不打疫苗就好?根據科學家的調查,影響人們接種 COVID-19 疫苗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最著名的說法就是「5C 理論」:
信心(Confidence):人們對疫苗功效及安全性、生產疫苗的衛生機構、政府的相關政策有沒有信心。
滿足(Complacency):人們是否擔心疫情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威脅?若人們對現況感到滿意就沒有意願施打疫苗。
計算(Calculation):人們試圖透過蒐集大量資料來權衡接種疫苗的利弊。
限制或便利性(Constraints or convenience):取得疫苗的難易度及限制。
集體責任(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):人們是否有為了保護他人而接種疫苗的責任感。
![]() 聯邦政府於今年 1 月 15 日頒布新規定,所有透過陸路進入加拿大的卡車司機,均須完成接種新冠疫苗,否則須進行為期兩周的隔離。該規定引發大量卡車司機於到渥太華集會,高喊口號以表達對疫苗政策的不滿。(Photo from Wikipedia) |
除了上述的「5C 理論」,2021 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,對於打針的恐懼也會影響一個人接種疫苗的意願,這類人約佔人口的 10%。
是否接種疫苗的確取抉於個人選擇,但兜售及購入他人的疫苗卡則絕對是不能接受的違法行為。大家若發現類似行為,必定要馬上舉報。
-
2023-06-05 Boost energy level 黑咖啡並非最能提神的飲品 醫生建議改飲這一種
2023-06-02 Assistive Access 蘋果推新的「認知輔助使用」功能 主要對象是身心障礙人士
2023-06-01 High Blood Pressure 高血壓元兇 不是吃得太鹹 而是喝水太少
2023-05-31 Brown rice milk 手腳常冰冷?推薦熱糙米漿
2023-05-30 Flight 坐飛機去廁所都有學問 前空姐教你五大飛機上使用廁所貼士
2023-05-29 Endocrine disorder 內分泌失調長痘痘 應多吃這 6 種食物
2023-05-26 News special 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部特別製作「莫此為甚 - 排華法百年反思」
2023-05-25 Doors Open Toronto 百多個景點大門免費為你而開
2023-05-24 鄭秀文伴加拿大中文電台同行 - 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
2023-05-23 KM5 全民造星 V 5 月 15 日新時代電視播出 來為北美出線者打氣!
2023-05-19 7 Facts about Victoria Day「維多利亞日」七大冷知識
2023-05-18 Happy Birthday 五月生日之星 生日快樂!
2023-05-17 Music 聯合首播 - 張哲瀚《moonlight 月夜的名》
2023-05-16 2023 亞裔文化月 (Asian Heritage Month)
2023-05-15 「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」網上捐款已經開始
-
2023-05-14 Music 全球首播 - 梁靜茹《麋鹿》
2023-05-12 Mother’s Day 母親節由來背後的動人故事
2023-05-11 WhatsApp 正式支援跨手機共用帳戶 最多可以同時連結 5 部裝置
2023-05-10 Arthritis 走路卡卡骨關節炎痛!研究:酪梨是「護膝糧食」
2023-05-09 Vegetables 這些大家認為是蔬菜 原來是全榖雜糧類 熱量可逼近一碗白飯!
2023-05-08 AI 能於「1 分鐘」內破解密碼 想自保 密碼越複雜越長越好
2023-05-05 母親節特別呈獻「親親好媽媽」特備節目
2023-05-04 Mosquitoes 家裡這 8 個地方最易養蚊子 哪些防蚊招數最有效?
2023-05-03 Milk tea 奶精奶茶是「三高」和心臟病元兇!奶精 奶粉 鮮奶 哪個比較健康?
2023-05-02 Noise 致辦公室裡總是最吵的同事:50 分貝是最健康的噪音水平
2023-05-01 第16屆中文歌曲創作大賽 SQ16 現已開始接受報名
2023-04-28 Phone battery 手機快速充電!簡單一招即可節省 44 分鐘
2023-04-27 Fart 一天放屁多少次才算正常?屁味特殊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號
2023-04-26 Air fryer 全家不吸煙同患肺癌 疑與氣炸鍋有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