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t Topics 娛樂追蹤
Salt and diabetes 多吃太鹹食物 也可能導致糖尿病 為甚麼?
2022-05-02 (星期一)

![]() |
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疾病,常發於中老年人群。為了喚起各國對糖尿病的重視,國際糖尿病聯合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 11 月 14 日定為「世界糖尿病日」。大家都知道長期攝入過多甜食及高熱量飲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,但原來吃太鹹也可能導致糖尿病,今天為你講解!
Diabetes is a common condition that often diagnosed in middle-aged and senior people. Existing research had already suggested that the sodium we absorb through our daily intake of salt ma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.
![]() 在眾多中式點心中,燒賣每 100 克平均鈉含量達 598 毫克,逼近英國食物標準署的高鈉食品定義。蝦餃僅次於燒賣,列高鈉點心第二位,平均鈉含量有 473 毫克。 |
有研究指出,長期吃過鹹的食物,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40% 之多!為甚麼呢?推研原因,其一是鹽份會刺激飢餓素分泌,故此吃太鹹的食物會讓人更感飢餓,讓你吃的量比真正需要的更多;其二,鹽會抑制胰島素分泌,並會增加胰島素的抗性,讓你的胰島素變得比較不敏感,長期下來,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。
![]() 大家經常吃的麵條和白吐司其實是高鈉隱藏高手。先說麵條,為了讓麵條口感 Q 彈,製造商會加鹽,尤其是愈細的麵加的鹽巴愈多。至於白吐司,製作白吐司時會添加奶油,而奶油所含的鈉極高。 |
吃太鹹除了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,還會帶來其他健康隱憂,比如增加腎臟負擔,提高患胃炎、尿結石、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。事實上,如果你吃的東西過鹹,身體會發出一些訊號例如水腫、頻尿和口乾舌燥,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以上的這些徵狀,那就不能掉以輕心。
![]() 其實大家亦應注意含有「隱形鹽」的調味料,例如醬油、蠔油、味精等。如在烹調時有加入這些調味料,那就應酌情減少鹽份的添加。 |
雖說一般建議高血壓患者的日均用鹽量應保持在 5g 以內,但很多人還是會不小心吃到「隱性的鹽」而不自知,因為在很多加工食物中,會讓你看不出來加了很多鹽,像是火腿、加工麵包、加工麵粉等。大家最好還是要清淡飲食,不要把隱藏的鹽份吃進肚子裡。
如果你過去有不良的飲食習慣,而體重又毫無原因的突然下降,這可能就是糖尿病初期的徵兆,千萬別輕視。
為了擁有健康的身體,平時就應均衡飲食,戒菸戒酒,維持理想體重啦。
-
2023-06-05 Boost energy level 黑咖啡並非最能提神的飲品 醫生建議改飲這一種
2023-06-02 Assistive Access 蘋果推新的「認知輔助使用」功能 主要對象是身心障礙人士
2023-06-01 High Blood Pressure 高血壓元兇 不是吃得太鹹 而是喝水太少
2023-05-31 Brown rice milk 手腳常冰冷?推薦熱糙米漿
2023-05-30 Flight 坐飛機去廁所都有學問 前空姐教你五大飛機上使用廁所貼士
2023-05-29 Endocrine disorder 內分泌失調長痘痘 應多吃這 6 種食物
2023-05-26 News special 加拿大中文電台新聞部特別製作「莫此為甚 - 排華法百年反思」
2023-05-25 Doors Open Toronto 百多個景點大門免費為你而開
2023-05-24 鄭秀文伴加拿大中文電台同行 - 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
2023-05-23 KM5 全民造星 V 5 月 15 日新時代電視播出 來為北美出線者打氣!
2023-05-19 7 Facts about Victoria Day「維多利亞日」七大冷知識
2023-05-18 Happy Birthday 五月生日之星 生日快樂!
2023-05-17 Music 聯合首播 - 張哲瀚《moonlight 月夜的名》
2023-05-16 2023 亞裔文化月 (Asian Heritage Month)
2023-05-15 「西乃山醫療中心直播籌款大行動」網上捐款已經開始
-
2023-05-14 Music 全球首播 - 梁靜茹《麋鹿》
2023-05-12 Mother’s Day 母親節由來背後的動人故事
2023-05-11 WhatsApp 正式支援跨手機共用帳戶 最多可以同時連結 5 部裝置
2023-05-10 Arthritis 走路卡卡骨關節炎痛!研究:酪梨是「護膝糧食」
2023-05-09 Vegetables 這些大家認為是蔬菜 原來是全榖雜糧類 熱量可逼近一碗白飯!
2023-05-08 AI 能於「1 分鐘」內破解密碼 想自保 密碼越複雜越長越好
2023-05-05 母親節特別呈獻「親親好媽媽」特備節目
2023-05-04 Mosquitoes 家裡這 8 個地方最易養蚊子 哪些防蚊招數最有效?
2023-05-03 Milk tea 奶精奶茶是「三高」和心臟病元兇!奶精 奶粉 鮮奶 哪個比較健康?
2023-05-02 Noise 致辦公室裡總是最吵的同事:50 分貝是最健康的噪音水平
2023-05-01 第16屆中文歌曲創作大賽 SQ16 現已開始接受報名
2023-04-28 Phone battery 手機快速充電!簡單一招即可節省 44 分鐘
2023-04-27 Fart 一天放屁多少次才算正常?屁味特殊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號
2023-04-26 Air fryer 全家不吸煙同患肺癌 疑與氣炸鍋有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