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t Topics 娛樂追蹤

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觀看香港反修例衝突直播 若持續情緒低落 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失調症 (內附 1 分鐘 自我檢測)   

2019-08-19 (星期一)

反對《逃犯條例》的一系列示威活動從開始至今經已 2 個多月,每星期所發生的衝突令不少港人都感到心情沉重。即使已經移民到海外的港人,也可能因為觀看直播或新聞片段而受到影響。香港媒體 TOPick 刊載了一篇報導有關一位香港六旬婆婆因觀看完有關 712 元朗襲擊後確定患上急性壓力創傷TOPick 並找來香港心理衛生會專家,教大家自我檢測是否有情緒不穩的病症。

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觀看香港反修例衝突直播 若持續情緒低落 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失調症 (內附 1 分鐘 自我檢測)

Mental health experts have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long term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extradition protests in Hong Kong. The protests will cause long-term damage to HongKongers, and it would affect a cross-section of the city, including protesters, students, bystanders, reporters, or even people watching the news on television overseas. For those who are suffering from symptoms of 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(PTSD) , such as insomnia, depression and anxiety, please talk to your family doctor or 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as soon as possible.

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(教育事務)暨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指出,一名年約 60 多歲的婆婆於 7 月 21 日晚上在家看新聞片段,直至凌晨 3 時多才睡覺。翌日早上,婆婆開始情緒不安,大叫大嚷,不停問家人:「我現在身處哪裡?是不是有人要開槍?是不是有人要打人?」林美玲證實婆婆患上急性壓力創傷(Acute Stress Disorder,ASD),需接受藥物治療,又發現她忘記了 21 日晚看新聞及翌日情緒失控的情況。她續解釋,急性創傷壓力後遺症有機會出現分離的情緒反應,因身體啟動保護機制使其短暫缺失讓她感到恐懼的記憶。

如果患有急性壓力創傷,焦慮和憂鬱常一起出現。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麻木、失神、失眠、坐立難安、注意力變差、和一些自律神經高張的症狀例如流汗、心悸和手抖;憤怒和無法控制情緒也有可能發生。

如果患有急性壓力創傷,焦慮和憂鬱常一起出現。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麻木、失神、失眠、坐立難安、注意力變差、和一些自律神經高張的症狀例如流汗、心悸和手抖;憤怒和無法控制情緒也有可能發生。
 治療急性壓力創傷其中一個有效方法,是降低病患者的情緒反應,鼓勵病者與親朋好友或心理專業人員談談情緒和感受,以免病者鑽牛角尖。

治療急性壓力創傷其中一個有效方法,是降低病患者的情緒反應,鼓勵病者與親朋好友或心理專業人員談談情緒和感受,以免病者鑽牛角尖。

TOPick急性壓力創傷問題向香港心理衛生會查詢,助理總幹事程志剛解釋,就近日的社會事件,市民感到有壓力、不開心屬正常現象,如果未能處理負面反應,就有可能患上急性壓力症

症狀共分 5 個範疇,每個範疇都有數個症狀。程志剛指出,急性壓力症的定義是曾直接或間接經歷、目擊到創傷事件後,連續 3 日至 1 個月出現 9 項或以上的症狀。如果沒有好好處理急性壓力問題,更有機會引發創傷後壓力失調症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 PTSD)

大家不妨自己檢測一下:

1. 入侵性症狀
• 不自覺覺得痛苦
• 創傷的記憶不停重覆出現
• 發惡夢

2. 負面情緒
• 經常提不起勁
• 覺得「沒有了快樂和愛的感覺」
• 即使別人說起有趣的事,也不感興趣

3. 解離症狀
• 覺得時間「停留了」
• 人比較呆滯
• 對身邊環境感到不真實

4. 逃避相關事情
• 會逃避一些令自己不開心的情況
• 避免談及事件
• 避免重回事發的地方

5. 覺醒症狀
• 失眠
• 燥動
• 不安
• 難以集中精神

 

當 PTSD 患者受創後,心理重整的機轉即開始運作,為防範不良機轉所產生的後果,應在受創後馬上展開危機處理。

當 PTSD 患者受創後,心理重整的機轉即開始運作,為防範不良機轉所產生的後果,應在受創後馬上展開危機處理。
 根據臨床證據顯示,教導病人發展處理壓力的方式,包括練習放鬆技巧,及以認知探討的方式協助其克服壓力,將提高患者復原的機會。

根據臨床證據顯示,教導病人發展處理壓力的方式,包括練習放鬆技巧,及以認知探討的方式協助其克服壓力,將提高患者復原的機會。

程志剛又提到,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內疚或無助的感覺,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,又或者付出不夠多,因而創成心理壓力。他建議因近日社會事件而有以上症狀的人,應盡快找人傾訴,不要一個人面對,又建議可以暫時遠離新聞,否則「越看越抽離不了」。

雖然大家身處加拿大,但相信亦有留意香港反修例的最新動態,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患有以上的症狀,請盡早聯絡家庭醫生或者心理輔導員尋求協助。